欧美一级日韩一级_黄瓜视频网站在线观看_秘书与老板办公室做爰电影 _午夜激情福利电影

新聞中心

首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動態

輸液用量突飛猛進 專家呼吁設立“輸液安全日”

來源:三鑫醫療    時間:2016年12月25日
短短20年間,中國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“輸液大國”,杜絕過度輸液還需全社會共同努力。

 

“今年春節假期都在海南過的,回到重慶孩子就感冒了。到某醫院連續輸液3天后檢查結果出來了,醫生說幾項指標超高,懷疑是白血病!要求住院。”2月17日,家住重慶渝北區的劉先生憤憤不平地對《工人日報》記者說,“我覺得不可能啊,孩子明明就是因為氣溫低感冒了!趕緊咨詢了幾位專家,看了結果后專家們都說,這些指標高是因為輸液的緣故啊。”

事實上,近年來,因為過度輸液出現的問題遠不止這樣虛驚一場。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,我國醫療輸液年超100億瓶,相當于國人年平均每人輸了8瓶液,遠遠高于國際上2.5至3.3瓶的水平。輸液在中國并非是新出現的問題,“能吃藥不打針,能打針不輸液”的世界衛生組織用藥原則,在現實中早已被顛覆。短短20年間,中國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“輸液大國”。

如何建立更加合理的醫療模式

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,生病了不僅意味著身體上的不適,還得在醫院花費很多時間等待治療,一個小感冒,得連續幾天跑醫院。因此,好多人患了感冒、拉肚子、咳嗽甚至牙痛等病癥,為了追求快速見效,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給輸液(俗稱為點滴)。在他們看來,輸液見效快,很快就能“藥到病除”。也有部分醫生為了顯得治療“見效快”而給病人輸液治療,輸液已經成為一些基層醫院臨床主要用藥途徑。

據統計,1998年中國化學藥品工業協會統計的輸液生產數量是19億瓶,加上醫院自制輸液5億瓶,總共不過24億瓶,平均到每個人身上不到2瓶。當時企業的目標是通過擴大生產和降低價格,以求趕上國外平均水平(2到3瓶),滿足國內患者需要。

此后,中國輸液用量突飛猛進,年均增長率近20%,輸液成為與抗生素、針劑、片劑等并列的醫藥行業五大制劑之一。企業改建、新建、擴建輸液生產線的熱潮席卷全國……2001年產量即達到31億瓶,比上年增長30%。此后逐年增長至今。

現代輸液治療是從西方傳來的,西醫輸液最初針對的只是搶救病人,至今在國外輸液治療不亞于一個小手術,非常慎重。國外很多大醫院沒有輸液室,而國內絕大多數醫院都有門診輸液。

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,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。輸液是侵入性操作,輸液過程中,需要刺破血管,向其中輸入本不屬于人體的藥物。這個過程中,輸液藥物、設備、環境、操作的無菌程度,都會影響輸液安全。

重慶退休醫療專家沈立真坦言,注射劑的材料、包裝設計、生產工藝及與藥物的相互作用,環環相扣。只有保證了每一環節的安全,才能保證注射劑的安全,才能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。

產業鏈應向藥物創新轉型

中國的醫藥企業一向以“做不大”飽受詬病,然而,輸液產業卻是例外,近20年來,中國已經崛起了若干輸液企業巨頭。

據介紹,中國除了有上千家輸液生產企業,還有數百家輸液包裝材料生產企業,幾十家裝備生產企業,上百家輸液器生產企業,上百家與輸液配合使用的粉針劑生產企業。輸液“搭起了一個收費平臺”,拉動了相關產業,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利益鏈。輸液產品的任何“技術改進”——哪怕換一個瓶塞——都意味著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的市場。

談及輸液費用,病人的反應普遍是“貴”。使用率最高的“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”一個療程6支,需要三百多元。在利益驅使下,加上醫生們的“推波助瀾”,成為靜脈輸液在各種治療手段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的主要原因。經初步估算,一家中型醫院如果每天有100人“打點滴”,按最便宜的青霉素計算,每天至少收益在數千元之多,一年下來利潤驚人。

參與擬訂《中國輸液安全專家共識》的龔志成教授認為,遏制過度輸液問題要改變醫院的創收機制,通過醫保拒付的手段對其進行調控。

一位業內人士表示,伴隨著限制輸液、限抗令、醫保控費等系列改革,相關產業已經歷過一輪大洗牌,很多中小型企業或生存難以為繼被迫停產、或被收購;大型輸液產品企業也在這幾年中進行轉型,有的試圖實現向藥物創新方面戰略轉型,有的積極調整產品銷售結構,有的則瞄準慢性病,構建心腦血管全品類的產品群。

杜絕過度輸液需全社會共同努力

記者在采訪中發現,盡管怨聲載道,但病人們普遍認為,輸液會讓他們的病好得快些。

在重慶某醫院,記者隨機采訪的10位病人中,有7位是聽取醫生的建議直接輸液,2位是自己主動要求輸液的。在聽取醫生意見的7位病人中,有4位曾向醫生提出可否吃藥或打針等其他方式治療,而醫生的建議是:輸液“好得快”、“避免轉化成慢性病”等。已經吊水3天的彭先生去復查的時候,醫生建議“再輸3天,鞏固鞏固”。

“醫生不要濫開靜脈注射,患者具有客觀的治療態度,不要一味求快。”沈立真醫生說,很多人認為打針比吃藥療效好是誤區。她解釋,“注射劑雖然起效快,但是最終效果與口服藥是一樣的,只不過口服藥有一個吸收的過程。”

在很多醫學專家眼中,輸液“風險”本可以避免。唯有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,醫療常識才能逐漸回歸,更加合理的醫療模式才會建立起來。

去年全國“兩會”上,政協委員張國剛建議制定《靜脈安全輸液指南》,全面規范靜脈輸液,強化規范醫務人員輸液處方行為。引入行業監管與病患監督機制,同時建議整合醫保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單位和部門形成聯動機制,完善臨床大數據庫,構建合理安全輸液預警監控體系。

此外,專家還呼吁設立“輸液安全日”,喚醒公眾安全合理用藥的理念。

原標題:輸液用量突飛猛進的背后


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,不代表三鑫醫療觀點。